就国内航空公司的情况,一张机票最便宜也要五、六百,通常票价都在八百一千。纵观所有的飞机餐,食材再好成本也不超过15元。假若将食材成本增加一倍,30元,在一般餐厅可以做出一份售价一百元的套餐。那是绝对能做出相当出色的餐食,给顾客一个非同寻常的飞行旅程和体验服务,在行业内还能轻而易举地跟竞争者拉开相当大的距离,形成绝对性的优势!
三十元只占票价的两三个点,为什么国内大部分的航空公司不做呢?这令我非常不解,求利润也不至于此嘛。我也曾跟我的学生探讨过,答案都很雷同,不外乎就是要么他们不在乎顧客的体验,反正可选擇的航空公司也就那些,而绝大部分乘客又是基于航班时间去选择航空公司;要么是因为競爭不激烈,大家在餐食上的竞争就更显得苍白无力了;再就是不用心去经营。这些原因合为一体才更像国内的航空公司,他们已经多次被国际机构和海量乘客連番吐槽,又得到良好的调整和解决吗?当然没有,因为它丝毫未能影响航空公司的生意。
或许有人会认为头等仓会好很多,我不经心里打了个寒颤,让我分享邦主的亲身体验。首先,头等仓的票价很多都比经济餐贵一倍以上,国内平均票价在一千五至二千五。去年乘国航的国际航班,起飞后乘务员给了我杯茶和一包大概20g的果仁,共有十几粒,不到5分钟就吃完了。给乘务员提出说多拿一包,她告诉我稍等,看看是否足够分给全仓乘客。我报纸看完,也大概有15分钟了,她没再回来过。再次呼來乘务员,她告知我果仁是分配好的,一人一包,我立刻矇了,感觉自己像是坐头等舱的乞丐。
邦主点评:航空公司的藉口是飞机上條件有限,很难把加熱的食物弄得美味。简直胡说八道,去欧美超巿看看,都有一大批好吃的微波炉急冻餐。连法国菜都有,为什么中餐就不可以有?去火星都快可以了,区区一个飞机餐搞不定?你相信吗?